“漫天飛舞的楊柳飛絮不僅給市民生活造成困擾,還存在安全隱患。為何年年治理效果一直不明顯?能否換成其他樹種?”日前,銀川市民周女士撥打本報新聞熱線18909599991,詢問相關部門有沒有治理楊柳絮的新招?帶著讀者的疑問,記者走訪了銀川市林業(園林)有害生物檢疫檢驗站。
記者了解到,目前,銀川市轄區共有楊柳樹10余萬株,分布在賀蘭山路、北京路、上海路、解放路、正源街、廣場東西路、親水街、麗子園街等300多條街路兩側,作為行道樹、城市林帶及防護林使用。“楊柳樹是寧夏本土樹種,適合寧夏的氣候、土壤等條件,也為城市綠化作出了貢獻。并非所有的楊柳樹都開花,楊樹和柳樹是雌雄異株植物,只有雌株才會產生飛絮。”銀川市林業(園林)有害生物檢疫檢驗站工程師辛穎介紹,楊柳飛絮期一般從4月15日開始至5月15日左右結束,高溫、紫外線光照強、相對濕度較低等氣候條件助長了楊柳絮飛揚。
據了解,銀川市已連續5年開展楊柳飛絮防治工作。“這些年,銀川園林部門采用‘鄉土、長壽、抗逆、食源和美觀’的優良鄉土樹種替代老弱病殘楊柳雌株。在園林綠地養護管理工作中,通過整形修剪,重點去除影響樹形和樹冠美觀的過密枝、交叉枝、重疊枝、衰弱枝,以減少楊柳樹雌株單株飛絮量。飛絮產生前,提前給楊樹、柳樹雌株注射植物生長調節劑,減少開花總量、縮短花期,控制楊柳飛絮。”辛穎介紹,今年,銀川市采用新型環保物理成膜劑開展物理防治,成膜劑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凝聚物、凝固劑等,在飛絮發生期,噴灑在楊柳樹冠上,藥劑包裹飛絮,以加速其降落。該成膜劑不影響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4月中旬,園林部門還在楊柳樹開始飛絮前后,利用高壓霧炮車對楊柳樹樹冠進行噴水,減少飛絮在空氣中的擴散量。同時,在樹下種植草皮等植物或灌木,讓落下的飛絮滯留在樹下的植被上,再配合“地面濕化”“及時清掃”措施,減少地面飛絮累積。
“結合近期天氣預報,4月26日左右、5月3日左右將出現相對高溫、晴朗光照的天氣,會加速飛絮飛揚。”辛穎說,提醒廣大市民特別是有呼吸道疾病、對花粉過敏的市民,出行時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止飛絮進入呼吸道引起身體不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