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時節的賀蘭山東麓,農民在葡萄園里采摘。(攝于2022年9月)記者李靖攝
葡萄園鋤草。(2022年6月攝于賀蘭山東麓) 記者劉旭卓攝
葡萄熟了。(2022年攝于賀蘭山東麓)記者劉旭卓攝
葡萄是一種木質藤本植物,是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寧夏賀蘭山東麓擁有北緯37°43′~39°23′釀酒葡萄生產“黃金地帶”和海拔1100米種植釀酒葡萄“黃金海拔”兩大獨特優勢。當釀酒葡萄投入賀蘭山東麓的懷抱,在這里生長、結果,也成就了這里的生機與傳奇。
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
在葡萄酒界有個共識——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對于一顆好的釀酒葡萄,陽光、溫度、水分等生長條件,都要恰到好處才行。
眼下,賀蘭山下的葡萄樹已展藤,長出一寸多的芽兒。“現在是萌芽期,需要供給足夠的水分,但水也不能太多。”銀川志輝源石酒莊的種植技術員周生瑜說,水分有利于花序繼續分化和根系活動,但若過早澆水會促發萌芽,早春氣溫偏低,易引起凍害,過勤澆水則會影響根系生長。其實,葡萄在不同時期對水分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水分管理上要區別對待。
葡萄喜光,在水分和空氣充足的條件下,較強的光照可以促進光合作用,如果葡萄種植區經常遇到多云天氣,它的含糖量就會相對較低。“此外,土地上的礫石可以吸收陽光的熱量,在光滑的表面反射給葡萄,還能幫助葡萄保持土地溫度。”
葡萄的甜是美味的關鍵,也是釀一瓶好酒的關鍵,而晝夜溫差則是影響葡萄糖分含量的因素之一。葡萄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的產物多,夜晚溫度低,呼吸作用消耗就少。“如此一來,光合產物積累就多了,其中的糖分高,果實品質好。”
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
葡萄對于光照、水分、溫度等,都有著特別的喜好,賀蘭山東麓正好能夠滿足,這里是世界上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的地區之一。這里地處北緯37度至39度,是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
“葡萄原產于西亞地區,在西漢時引入中國,在世界各地都有種植,在我國的種植分布也十分廣泛。其中,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由于身居內陸,具有葡萄種植的優越條件。”寧夏大學農學院研究員、留法葡萄學博士王振平介紹,臨水的地區,濕度比較大,而且這些區域常常受溫度影響,形成云霧,遮擋住陽光,不利于葡萄生長。而寧夏的氣候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降水量較少,空氣濕度小,晝夜溫差大。同時,賀蘭山擋住了來自西北部的風沙和冷空氣,增加了這里的積溫,降低了霜凍對葡萄造成的危害,成為一種相對獨特的小氣候,很適合葡萄生長。
然而,葡萄就算再耐旱,也需要水,畢竟水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因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由于其氣候條件,水源成了葡萄種植的限制因素,唯有賀蘭山東麓、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的綠洲地區,水源充足,適合葡萄種植。“黃河解決了葡萄種植灌溉問題,同時也起到氣候調節功能,形成獨特的氣候環境。”王振平說,黃河的眷顧,這正是賀蘭山東麓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
此外,賀蘭山東麓位于寧夏黃河沖積平原和賀蘭山沖積扇之間,土壤以沖積物為主,含有礫石、砂粒,透氣性好,保水保墑,加上地勢相對平坦,適合釀酒葡萄生長。
葡萄與土地的互相成就
寧夏賀蘭山東麓地區因其獨特的土質、氣候條件,被國內外專家確認為世界釀酒葡萄生長最佳生態區之一,寧夏賀蘭山東麓已成為我國優質葡萄酒產區的代名詞。“但并非所有的釀酒葡萄品種都能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種植。”王振平說,通過多年研究,發現赤霞珠、梅鹿輒、品麗珠、西拉、蛇龍珠、霞多麗、貴人香等品種在賀蘭山東麓表現很好。
其中,赤霞珠在寧夏表現普遍較好,在賀蘭山東麓沖積扇砂礫土質中生長表現尤為突出;梅鹿輒被譽為“紅葡萄品種中的公主”,在寧夏表現良好,可以釀造世界一流的葡萄酒,但它根系生長能力較弱,難以在鈣積層的土壤中正常生長,需要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措施;品麗珠較赤霞珠更早成熟,在賀蘭山東麓的氣候條件下更為適宜,能夠確保其正常成熟,充分發揮其品種潛力;西拉也是一個古老的葡萄品種,不僅具有較強的抗旱性,而且其春季萌芽較晚,可避開寧夏早春晚霜危害,非常適宜在寧夏種植;霞多麗這一品種穩定,容易栽培,幾乎已在全球各產酒區普遍種植,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成熟時氣候冷涼,非常適合霞多麗的種植,寧夏玉泉營種植的霞多麗所釀造的干白葡萄酒,可以和世界頂級白葡萄酒相媲美……
寧夏賀蘭山東麓能種出優質的釀酒葡萄,這些不同品種的葡萄也成就了腳下的土地。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由于長時間放牧和礦山開采,破壞了生態環境,1984年開始種植葡萄后,“賀蘭山下果園成”的美景又回來了。 記者 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