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司法局派駐沙坡頭區迎水橋鎮營盤水村工作隊員 高偉
前兩天,我和駐村工作隊員們細數一年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群眾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務的成績單。其中,幫助化解的村民王桂軍那起矛盾糾紛令人印象最深刻。
2022年8月的一天,我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友們像往常一樣入戶走訪時,村民王桂軍焦急而又無奈地向我們訴說了一件壓在他心頭已久的愁心事。“高主任,你要幫幫我啊,去年我給村上拉電料時摔傷了,已經一年多了,身體一直沒恢復,不能出去打工掙錢,我多次聯系電力安裝公司老板要求賠償3萬多塊錢,可老板總是推脫不管,我聽說這次派駐到村的是司法局的干部,這事你們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啊?”
聽了他的傾訴,我想,3萬多元對一個企業來說也許不算什么,但對一個農民來說,那就是一年多的收入,處理不當還可能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影響。我曾被評為“全國優秀金牌調解手”、有幾十年調解經驗,解決這起糾紛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經過深入了解,終于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2021年初,寧夏石嘴山一家電力安裝公司在營盤水村實施電網改造項目,雇村民王桂軍做后勤保障的活兒。一天,王桂軍在運輸電料時,不慎從運料三輪車上摔了下來,頭部、腰部、腿部等不同程度受傷,當時被及時送往醫院治療。出院后,王桂軍多次向該公司討要誤工工資以及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補貼等,該公司以“已經為其支付了住院期間的住院費用”為由拒絕支付,王桂軍走上了漫漫維權路。施工結束后,該公司施工人員撤離村子,王桂軍與該公司聯系越發困難,多次電話溝通都無疾而終。半年過去了,王桂軍因傷情沒有完全恢復,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無法外出務工掙錢,家庭生產生活受到了影響。說到這里,作為家里頂梁柱的他,情緒非常激動,嘴角幾次抽動,眼里泛著淚花。
在充分了解這起矛盾糾紛的詳細情況后,我一方面極力安撫王桂軍極度不安的情緒,另一方面反復耐心向其講解相關法律知識,特別講清楚實施過激行為產生的后果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安撫好王桂軍,我們當場表示,一定會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好這件事。
隨后幾天,我們開啟了緊張工作模式,不厭其煩地與石嘴山某安裝電力公司聯系磋商,通過找到雙方信任的“中間人”,與村干部一起進行了調解,可謂是“苦口婆心講政策,掰開揉碎講道理”。終于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這家涉事公司來到了營盤水村村部調解現場。我們先向雙方當事人講清楚了人身損害賠償所涉及到的相關法律法規,還背靠背向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講解了公司法人在這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與義務,以及不履行法律義務的后果。
經過連續13個小時的調解,雙方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的見證下,最終敲定化解方案,簽訂了2.5萬元的賠償協議,這場曠日持久的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雙方當事人也如釋重負。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使我對“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們對村民用真心,村民才會對我們報真情。我將在駐村幫扶這條路上,一如既往發揮作用,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滿懷真情,干在田間地頭,不斷為鄉村治理添磚加瓦,積極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文攀 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