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銀川市統計局制圖:孫輝
日前,我市一季度經濟數據“成績單”出爐。銀川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勢頭強勁,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看成績: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趕超進位,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三項指標增速居全區第一位,高于年度預期目標2.1、6.3、11.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區第二位,高于年度預期目標13個百分點,高質量發展步伐鏗鏘有力。
講質量:“三次產業”提質增效,“兩都五基地”加快建設,“三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5.3%,占市級制造業產值比重達到61.8%;高技術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44.5%,比規上工業增速高29.7個百分點;全市單位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5%,高質量發展底色更加厚實。
比后勁:強信心穩經濟“25條”、優化服務環境“20條”等政策措施加力推進,302個自治區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進,100個第二批集中開工項目蓄勢待發,銀川隆基光伏單晶生產爐臺置換等項目即將投產達效,近千萬促進消費資金正在路上,高質量發展動力十分強勁。
“開門紅”!“開門穩”!“開門好”!今年以來,銀川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按照自治區黨委常委、銀川市委書記趙旭輝“把經濟增速穩定在全國全區平均水平之上,全力實現‘季季紅’”的工作要求,切實擔起首府城市“走在前、作表率”的政治責任,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及時召開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企業服務環境提升推進大會,率先在全區制定出臺強信心穩經濟“25條”等政策措施,全力提升服務環境,提振市場信心,提效經濟發展,首季度生產需求企穩回升,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市場預期明顯改善,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實現趕超進位,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三項指標增速居全區第一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區第二位。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銀川經濟開足馬力,加速回暖,趁勢起航!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銀川首季度交出的亮眼“答卷”,是服務企業舉措的精準實施,是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更是銀川市委、市政府以更高水平服務促進更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決心!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6%
躍居全區首位
數據升降,是衡量經濟運行的重要維度。尤其是開局數據至關重要,對社會預期、市場信心影響深遠。
今年一季度銀川全市生產總值624.66億元,同比增長8.6%,躍居全區首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15億元,同比增長9.3%;第二產業增加值291.59億元,同比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318.92億元,同比增長6.3%。
糧食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數據顯示,全市農業生產各項供給保障有力。一季度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57億元,同比增長9.1%。全市完成小麥輪作休耕播種面積12.47萬畝,完成任務目標的124.7%。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2.13萬畝,增長19.7%,產量16.93萬噸,增長0.9%。
服務業加快恢復是城市“煙火氣”加速回歸的重要標志。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服務業行業中住宿餐飲業同比增長15.9%,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9.3%,金融業增長8.4%,批發零售業增長4.1%,營利性服務業增長3.3%,房地產業增長3.2%。1~2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1.59億元,同比增長2.4%。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分別同比增長10.1%和41.1%。
一連串數字,詮釋了銀川持續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8%
位列五地市第一
工業是銀川經濟的脊梁。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高于全國(3%)11.8個百分點,高于全區(9.8%)5個百分點,位居全區五地市中第一位,分輕重工業看,規模以上輕、重工業同比分別增長為24.5%和14.0%,其中,重工業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2.9個百分點。分門類看,除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微降0.1%,采礦業、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33.4%和15.9%;分行業看,32個行業大類中,19個實現增長,增長面達59.4%。分產品產量看,92種產品中,49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53.3%。1~2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661.55億元,同比增長8.9%。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經濟強。銀川市圍繞“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發展布局,聚焦“三新”產業,突出全產業鏈升級、集群化發展,全力打造“兩都五基地”。產業集鏈成群之勢已凸顯,發展后勁不斷增強,為我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奠定堅實基礎。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
增速全區第二
今年以來,銀川市緊緊圍繞“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導向,扎實開展項目“五比”活動,啟動實施項目建設提速行動,加力推進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全力以赴抓項目強產業拼經濟。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堅持大招商、招大商,赴浙江、上海等多省市開展“敲門招商”,以滿滿的誠意強化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讓經濟發展后勁持續增強。全市共儲備項目1022個,總投資3707億元。其中,社會項目投資占比達81%,“三新”產業占比達65%。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0%。分產業看,第二、三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8.5%和18.4%。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8.5%,其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分別增長6.4%、34.6%和23.1%;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倍,其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分別增長6.5倍和1.3倍。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4.3%,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9.7%。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09億元
增速全區第一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活躍了,經濟才有活力,消費市場越大,帶動經濟活力就會越強。
今年開年以來,銀川乘勢而上,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一系列優化消費供給、促進消費升級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亮出實招提振消費信心,開啟“消費需求促進年”,讓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全市消費市場奏響“春日序曲”。
同時,突出假日經濟、周末經濟和停留經濟,商務與文旅有機結合,消費與娛樂良性互動,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季季出亮點”,讓全市消費動起來、熱起來、旺起來。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9.09億元,同比增長0.6%(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4.3%),限額以上商品零售增長面擴大,20類主要商品有11類保持增長,增長面達到55.0%;旧铑惿唐吩鰟蒿@著,糧油食品類、飲料類、煙酒類和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1.2%、24.3%、2.1%、7.3%。汽車消費增勢較好,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38.05億元,同比增長6.7%,占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40.5%。其中,新車零售額同比增長5.0%,占汽車類零售額的比重達到91.6%。餐飲消費全線回暖,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10.6%。網絡銷售增速較快,限額以上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銷售額6.46億元,同比增長78.5%,拉動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9個百分點。
另外,據市財政局統計,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09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稅收收入41.77億元,同比增長12.1%。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4.97億元,同比增長22.0%。其中,民生支出83.57億元,同比增長27.5%。據中國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統計,3月末,全市實現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794.83億元,同比增長15.0%;實現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799.71億元,同比增長9.7%。
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一季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8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35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1.5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2051人,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43.0%、33.5%、49.0%和58.0%。據國家統計局銀川調查隊價格監測調查顯示,1~3月份,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同比上漲1.6%。
一季度我市經濟實現“開門紅”,得益于我市推動各項穩經濟政策措施靠前發力,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奮力拼搏和辛勤付出。二季度是決勝全年目標任務的關鍵階段,我市將緊緊圍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工作導向,夯實工業穩增長基礎,補齊項目儲備缺口,緊盯開工項目建設,強化消費政策疊加效應,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確保上半年“時間過半、任務超半”。 記者 李慧娟 孫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