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川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發布,地區生產總值624.66億元,同比增長8.6%。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三項指標增速居全區第1位。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勢頭強勁,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各縣(市)區、工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重大項目建設、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承載地,全市一季度亮眼的經濟指標,離不開各縣(市)區、工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
興慶區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
4月27日記者獲悉,今年以來,興慶區扎實開展“服務企業提升年”“重點項目提速年”“招商引資攻堅突破年”“消費需求促進年”活動,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精心制定出臺強信心擴內需增動能“25條”、打造優質發展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8條”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有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開局。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興慶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0.2億元,同比增長7.3%,位于7個沿黃市轄區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位于7個沿黃市轄區第一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總量和增速均位列銀川市首位;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2.2%,位居全區第二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1%,高于預期目標。
興慶區持續鞏固第三產業的優勢領先地位,加快新華百貨總店整體改造和砂之船·奧特萊斯項目建設,實施“消費需求促進年”行動,投入2470萬元開展消費促進十大行動,持續聚集新華商圈、友愛商圈及敬德街等特色街區人氣。同時,精心策劃舉辦“瑞兔迎新樂逛興慶”等系列活動,帶動銷售金額9.9億元,增長10.61%;統籌新百集團、美團等社會資本累計發放超市、百貨等各類消費券5萬張,直接帶動銷售超過2115.98萬元,間接拉動銷售增長3億元以上。此外,各景區、景點已接待游客11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06億元,分別增長6.46%和70.06%。(記者 肖夢琪)
金鳳區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全區第一
4月27日,記者從金鳳區獲悉,一季度金鳳區固定資產投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分別高于一季度目標增速3.5個百分點、25.1個百分點。全口徑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億元,同比增長11.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3億元,同比增長30.6%,增速居全區第一。
從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來看,金鳳區第一產業生產明顯加快,農林牧漁業全面增長,牛羊養殖規模穩步擴大。第三產業有序復蘇,服務業完成增加值66.4億元,同比增長4.6%,高于上年同期3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2.5%,拉動經濟增長3.9個百分點。八大行業中非營利性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均呈穩定增長態勢,合計完成增加值48.7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94.5%。
隨著投資需求持續增長,重點產業貢獻突出。繼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后,金鳳區全力引導各項目建設單位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足馬力,轄區上半年第一批計劃開復工的75個項目已開工67個,開工率達89%。
值得一提的是,金鳳區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0328萬元,同比增長30.6%,高于一季度目標增速25.1個百分點,完成全年目標的33.0%。一季度金鳳區全力以赴保民生促發展,民生領域支出58469萬元,同比增長36.9%,高于上年同期16.4個百分點,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4%。
通過舉辦2023年“直播帶崗”“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認定企業為青年就業見習基地、培育創業實體、發放創業擔保貸款,金鳳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就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良好。(記者 陳玲 楊韶華)
西夏區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8%
4月27日,記者從西夏區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西夏區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一季度規上工業量質齊升,項目投資有序推進,消費市場逐漸回暖,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實現“開門紅”。據了解,第一季度西夏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68億元,同比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8億元,同比增長4.3%,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2億元。
今年以來,西夏區把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穩經濟、保增長、促發展”的壓艙石,搶抓今年項目謀劃早、開工早的有利時期,扎實開展“春比開工”活動,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在確保目前已開工的項目大干快干的同時,西夏區搶抓時間推進未開工項目的各項開工前期手續準備工作,通過組織召開重點項目調度會,逐項落實項目立項、土地、規劃、招投標等各項開工手續準備情況。同時,強化“周調度、旬督查、月匯報、季評促”抓項目工作機制,發揮督查問責推動、績效考評牽引作用,推動項目早復工、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為促進消費,西夏區策劃實施消費恢復提速行動、商貿主體壯大行動、消費市場升級行動等十二大行動,搶抓元旦、春節等黃金消費節點,舉辦系列活動10余場。此外,通過發放政府消費券帶動消費。
二季度,西夏區將找準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增長點,找準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的增長極,緊盯既定目標,全面對標對表,加快政策落地,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記者 李陽陽)
永寧縣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區第一
4月27日,記者從永寧縣獲悉,今年一季度永寧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6.6%,增速位居全區22個市(縣、區)第1位,沿黃縣(市)第1位。
今年一季度,永寧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2億元。全縣規上工業能耗同比下降8.4%,增速位居全區22個市(縣、區)第2位、銀川市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6.6%,增速位居全區22個市(縣、區)第1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7億元,同比增長11.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31.62億元,同比增長10.4%。
今年以來,永寧縣以“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是決戰”的干勁,大干快上抓項目、拼項目、干項目。全力以赴推動一季度46個重大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達效,重點加快閩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度,積極推動業盛電氣、江平生物等10家企業簽約落地,有效支撐一季度“開門紅”“開門穩”。同時,全面實施“三新”產業倍增行動、現代服務業擴容行動、葡萄酒品牌升級再造行動,擦亮叫響現代農業示范品牌,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四梁八柱”。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發力,并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率先在全區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暨招商引資工作會議,研究制定永寧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1+6”政策措施,落實“十必須十不準”店小二式服務,設身處地為企業排憂、全心全意為企業解難。
下一步,永寧縣將堅持項目為王,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堅持產業為要,推動經濟穩步轉型,搶抓閩寧產業園項目建設機遇,力爭年內引進30家企業入園建設,努力打造閩寧協作現代產業集聚區。(記者 孫楠)
賀蘭縣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2億元
4月27日,記者獲悉,今年賀蘭縣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強化要素保障,優化投資環境,持續用力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起步有力、開局良好。一季度,賀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2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位列全市第4位。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3.06億元,同比增長4.8%;第二產業完成12.57億元,同比增長7.1%;第三產業完成24.99億元,同比增長7.0%。
農業領域,一季度,賀蘭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8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蔬菜面積和產量實現雙提升,畜牧業發展向好,適水產業面積與去年同期持平,但產量達到4404噸,同比增長4.2%,產量在全區領先。
工業領域,一季度,賀蘭縣工業實現增加值10.11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位列全市第4位、沿黃六縣(市)第3位。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4%,增速位列全市第4位、沿黃六縣(市)第4位。
服務業領域,一季度,賀蘭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99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位列全市第3位、沿黃六縣(市)第3位。服務業貢獻突出,接觸性服務業增長較快。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66.2%,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個百分點。
賀蘭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哈霜瑩表示,一季度,賀蘭縣固定資產投資扭負為正,房地產投資回升明顯,餐飲行業逐步復蘇,民生領域發展向好,就業形勢不斷改善,財政收入增勢良好,金融信貸加快增長。(記者 梁小雨)
靈武市
地區生產總值位列全區第一
4月27日,記者從靈武市獲悉,今年一季度靈武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8.81億元,位列全區第一,同比增長12.1%,高于全區4.6個百分點;靈武市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9%,居全區第二;靈武市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2%。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
一季度靈武市計劃開工項目78個,總投資145.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3億元,項目個數和年度計劃投資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25.8%、10.3%。截至目前,已開復工中環300MW光伏復合項目等68個項目,開復工率87.2%。
據悉,今年以來靈武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開辟綠色通道,秉承“店小二”服務理念開門納客廣招四方投資,大力實施市場主體提質升級行動,常態化開展“入企問需、入企問困,為企解憂、助企發展”活動,靈武市級領導深入44家包抓民營企業,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困難。積極培育“專精特新”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及時開展惠企政策宣傳,助力企業紓困解難。
此外,靈武市召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企業服務環境提升推進大會,用真金白銀、真招實招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工業“40”條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助力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兌現2022年度產業發展獎補資金4172萬元,惠及企業121家,一季度,靈武市新增市場主體904家,其中新登記企業229家、個體工商戶675家,市場需求持續改善。
同時,靈武市用好項目“曬比促”機制,深入開展項目“五比”和“擴大有效投資鞏固提升年”活動,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加快推動48個自治區重大項目、4個重點項目和11個銀川市重點項目建設。(記者 李鯤鵬)
▶銀川經開區
完成工業總產值201億元
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5% 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接近一半
4月24日,記者從銀川經開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銀川經開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01億元,同比增長29%;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5%左右,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接近一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億元,同比增長26%。
銀川經開區全力跑好開年“第一棒”,實現首季“開門紅”,離不開園區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實際行動,“店小二”式服務堅定了民營企業扎根銀川的信心。近日,自治區2022年度營商環境綜合考評結果出爐,銀川經開區位列全區開發區營商環境綜合考評榜首。
“我們精準及時兌現中央、區市各項惠企政策,讓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應享盡享;聚焦企業操心煩心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搭建好銀企對接平臺,用好用活科創基金、人才基金、工業風險補償和轉貸基金,讓金融活水更好澆灌企業;緊盯人才缺、用工難問題,加大‘招工引匠’‘招才引智’力度,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服務保障機制,讓企業有人可招、有才可用。”銀川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銀川經開區樹立“經心辦”服務品牌,實行“全信任承諾制”和“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等項目并聯審批模式,為企業提供項目建設全周期配套服務;推進“標準地”改革的“經開模式”,實現“成交即發證、拿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探索“四鏈融合”的“經開經驗”,以資金鏈的“強”,激發人才鏈的“活”,提升創新鏈的“效”,托舉產業鏈的“優”,最終形成生態圈的“新”和“穩”。
據介紹,今年一季度,經開區新設立登記企業313家,辦件量超1.5萬件,接下來,園區將以十足干勁,確保上半年時間過半任務超半,為全年全勝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閆茜)
▶蘇銀產業園
向“千億級”園區邁進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6億元 同比增長2.7倍
記者昨日從蘇銀產業園獲悉,今年以來,蘇銀產業園黨工委、管委會堅持對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以及打造“千億級”園區目標要求,深入開展“四強”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堅定信心謀發展,真抓實干穩增長,奮力推動園區經濟企穩向好。
一季度,蘇銀產業園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0.8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6億元,同比增長2.7倍。今年以來,園區著力實施產業建鏈攻堅行動,深入開展主導產業布局研究,加速產業建鏈,提升產業聚集度。重點瞄準新能源、醫療健康產業及其細分領域,組織招商小分隊前往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開展招商活動20余次,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舉辦5場推介會。一季度正式簽約蘇州瀚川智能、江蘇宏基新材料等7個工業項目,計劃總投資47.3億元,涵蓋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光伏等領域。
蘇銀產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著力實施產業建鏈攻堅行動,圍繞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銀川市“三新”產業和“兩都五基地”發展目標,瞄準新能源制造、醫療健康主導產業精準招商,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圍繞寶豐儲能電池、宏基特種石墨等項目,著力引進一批具有龍頭引領和造血強鏈功能的上下游重點產業項目,以項目化推動產業“鏈式”突破、“群式”提升。布局鈉離子、全釩液流儲能電池、鈣鈦礦電池等新賽道,推動欣旺達電子等在談項目盡快簽約落地,為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下半年,蘇銀產業園將通過開展項目建設提速行動、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活動,比質量、拼進度、曬成績、查不足,全面掀起項目建設熱潮,推動第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全部開工。(記者 李鯤鵬)
▶銀川綜保區
完成進出口總值8.88億元
進出口貿易額約4.86億元 同比增長63% 占銀川綜保區貿易總額的54.73%
記者昨日從銀川綜合保稅區獲悉,今年一季度,銀川綜保區完成進出口總值8.88億元,同比增長19%,在全國有進出口實績的159家海關特殊監管區中排名138位,在全國147家有進出口實績的綜保區中排名126位,在西部35家有進出口實績的綜保區中排名28位。銀川綜保區通關服務中心與自治區12家重點外貿企業合作開展保稅物流與倉儲業務,完成進出口貿易額約4.86億元,同比增長63%,占銀川綜保區貿易總額的54.73%,成為銀川綜合保稅區進出口貿易增長主力軍。
在銀川海關、自治區商務廳的大力支持下,銀川綜保區陸續打通俄羅斯—滿洲里—銀川、俄羅斯—天津港—銀川進口亞麻籽貨運新通道。針對無境外生產商備案的亞麻籽原油出區問題,積極協調銀川海關,推動實現亞麻籽原油特殊通道申報辦理。截至目前,銀川綜保區進口亞麻籽已累計申報入區7593.34噸,貨值3009.98萬元;累計申報出區亞麻籽原油2168.61噸,貨值1694.38萬元,出區亞麻籽油渣餅4125噸,貨值1698.61萬元。
實施“招商引資攻堅年”,通過“走出去”招商、節會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赴江西、安徽、江蘇、山東等地外出招商5次,舉辦招商引資政策宣講會及招商推介會2次,參加區市舉辦招商活動2次,新引進注冊企業7家。
此外,結合“四強”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銀川綜保區開展“服務企業提升年”專項行動,建立三級包抓企業服務機制、“一企一議”服務協調機制、“政府企業交心會”常態機制,通過制度化保障為園區后續發展提供持續動能。(記者 李鯤鵬)
▶銀川高新區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4%
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04%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82%
記者昨日從銀川高新區獲悉,一季度,銀川高新區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04%,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82%。
一季度銀川高新區經濟增長動能不斷增強。從指標看,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均呈現兩位數增長,以晨宏、新澳、億美等重點企業為引領,循環、紡織、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產能超量釋放,整體呈現“低開高走、動力增強、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從要素看,園區規上企業綜合能耗始終處于正常值范圍內,綠色經濟結構優勢逐步顯現。從主體看,市場預期明顯改善,一季度企業復工復產率達97%以上,新增市場主體128家,其中新注冊企業14家。
“銀川高新區堅持把構建高質量產業體系作為增強發展動能的主攻方向,突出產業鏈升級、集群化發展,逐步實現產業能級躍升。”銀川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一季度銀川高新區循環經濟、現代紡織、綠色食品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增速分別為17.84%、1.04%和52.78%,產業“乘數效應”逐漸釋放,產業結構日益優化。
加快布局新型材料、固廢高質化利用、綠色建材加工等產業,強化項目招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尚佳固廢綜合利用、昆工科技鉛碳電池、臨盛鋁渣提鋰等項目的落地布局,讓園區新材料產業初具雛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中再資源、云耀銅業、新澳羊絨、舜昌亞麻、億美生物、晨宏科技等龍頭企業發力明顯,一季度6家龍頭企業共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占園區總量的78.46%。龍頭企業在帶動區域經濟、行業發展方面作用明顯。(記者 李鯤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