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辦的企業近年先后獲得銀川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治區扶貧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我20歲從河南商丘老家來到寧夏,從提籃叫賣的小菜販起步,轉眼已經27年。”4月19日,說到創業,寧夏興耘田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魏新民,談笑間只道平常。
從風華少年到人到中年,他一路打拼,于2017年創辦了“興耘田”,目前主要從事從農業種植、銷售、農產品收購到加工、儲藏、運輸及銷售的一體化經營,已形成三產融合的全鏈條模式。截至2022年,公司自主種植基地總面積達到6140畝,田間冷鏈集采集配中心15000平方米,二期凈菜加工、預制菜生產占地63畝。在終端市場開發上,已與全國北上廣深等20多個城市的客戶建立了穩定供銷關系。僅2022年,公司生產、收購蔬菜5.1萬多噸;加工、銷售各類蔬菜近4.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706萬元。
一步步走到今天,魏新民的經歷可以用王安石的一句詩概括——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魏新民說:“從1996年開始,最初的六七年間,我提籃叫賣、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2004年,摸清了行情后,他開始搞蔬菜批發。“那時候我既是收貨郎也是搬運工,披星戴月長年累月每天工作20個小時左右,開著貨車在路上奔波找菜拉菜,吃住行都在車上。”
“想要發展,除了能吃苦,思路決定出路。”魏新民說,賀蘭當地負責農業農村工作及供銷社的干部是他事業發展的“領路人”。在他們的引領下,2015年,他與人聯合創辦合作社種植蔬菜,還帶領自己多次外出考察學習開闊眼界、支持創辦公司,到如今公司經營規模逐年擴大。
在多年的市場探索和公司運營中,他發現,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蔬菜供應標準與供應質量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但上游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大多按照傳統生產加工理念,產品生產、分揀、加工等環節標準化程度低,很難與終端市場日趨完善的精準供應需求匹配,即便有好產品也很難賣出好價錢。如何更好地服務市場、帶動農民、推動產業升級、打出產品品牌,成為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2021年,公司建成現代農業集采集配中心,該中心的冷鏈倉儲服務區、數字農業應用管理服務中心等“四區四中心”,將為促進當地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打響農產品品牌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公司在自我發展的同時,2020年正式申請成為賀蘭供銷合作社聯合成員單位,進一步加強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僅2022年就帶動農戶種植蔬菜10800畝,公司年勞務用工7萬多人次,助農增收達1500多萬元。
扎根農業、開拓創新,魏新民也獲得賀蘭縣“十佳農民企業家”等榮譽稱號。他說:“下一步,在政府引領之下,公司將不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提升產業標準,拓展終端市場,綁定優質客商,圍繞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探索以整村、整鄉產業為基礎,開發鎖價訂單、預售拍賣等新業態;同時,吸引新人才,培育新農人,助力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讓農民充分受益。”(記者 馬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