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產業,曾是中衛工業發展的中流砥柱。隨著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迅速崛起,以化工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如何實現“老樹抽新枝”,促中衛化工產業邁向現代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衛市給出了答案——緊盯“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定位,立足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并重,大力推動現代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千方百計提升企業工藝裝備水平,激活產業發展活力。同時,通過發揮重點企業引領作用,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現代技術提質增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全產業鏈布局,不斷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28.91億元,比上年增長7%,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0.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
在中衛工業園區的寧夏渝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循環經濟利用焦爐煤氣生產9萬噸/年LNG(液化天然氣)項目現場,寧夏渝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運行管理部負責人馮世春告訴記者:“渝豐化工年產9萬噸LNG項目屬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項目。公司利用園區內煤化工企業副產的尾氣為原料加工生產合成氨,使‘煤、焦、電、化’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的剩余焦爐尾氣得到最大利用,達到環保節能降耗的良好效果,F階段,公司已擁有國內先進的合成氨工藝生產技術線,合成氨生產技術也趨于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一頭是原料天然氣,在生產線上幾番“輪回”,另一頭“再生”成為化工各系產品,其間沒有廢物產出,生產零排放,“綠色”的旋律在生產線上流淌;從“單一消耗”到“循環利用”,在“創新中循環、綠色中增效”,以該公司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為例,這種發展模式正在中衛工業園區精彩呈現,現代化工產業鏈正不斷培育壯大,向綠色、高端、高附加值、多元化方向發展。
提升產業鏈水平,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寧夏渝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型升級是中衛現代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實踐。多年來,我市通過“點線面”結合(即:“點”——抓單臺設備改造,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推動企業機器換人;“線”——抓生產線升級、裝備成套自動化數字化生產線;“面”——抓系統集成、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推動老企業跟上步伐,煥發新的生機,中衛實現提質增效的企業越來越多。
近日,記者走進利安隆(中衛)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研究中心里,技術人員緊盯檢測儀器認真做著實驗。
“我們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產值的3.5%至4%,目前工業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96項。”利安隆(中衛)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春輝說,利安隆公司主要生產用于油漆、涂料等高聚物的抗老化助劑。成功研發紫外線吸收劑UV400抗老化新產品,大幅提高油漆、涂料使用壽命,年產值10億元以上。
作為寧夏唯一一家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劑生產企業,利安隆公司落地中衛12年來,不僅設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也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國家級“綠色工廠”。其產品已成功打入PPG、阿克蘇洛貝爾、艾仕德、巴斯夫等全球排名前十的涂料生產企業中的9家。
“中衛不少企業的裝備和技術水平全國領先,目前,全市累計培育87家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61家自治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辦公室主任瞿金鵬說,中衛還將繼續推動工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完成僵尸企業處置和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自治區級綠色工廠6家。
強鏈條壯集群,產業興動能足。我市正在不斷強化惠企政策措施落實,提振政策資源、產業資源、科技資源等的聚合效應,優化上下游配套,鼓勵、引導企業實施好結構調整、綠色“智”造、技術創新,全力推動我市現代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媒體記者 王珊 |